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
>> 法院文化 >> 基层建设
武义法院王宅法庭建立“三靠前”工作机制,诉源治理成效明显
发布时间:2022-01-14 【字号: 关闭

武义法院王宅法庭不断总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经验,探索从“无讼”到“无纠纷”的诉源治理实践,实现“党政主导、镇村共治、社会参与、法治保障、数字护航”的社会治理工作新局面。2018年以来,法庭辖区自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61件,其中信访积案59件。法庭新收案件从2018年的294件,降至2020年的115件,降幅达60.9%。

2021年新冠疫情缓解后,收案数有所上升,但从民事纠纷诉前调解的数据中依旧不难看出诉源治理成效。1-10月,法庭新收民事纠纷诉前调解案件210件,同比上升42.86%;结案219件(含旧存案件20件),同比上升56.4%,其中:化解成功145件,同比上升29.46%;诉前化解率75.27%,诉前化解成功率63.04%;成功化解案件中当场履行36件,当场履行率24.83%。

一、机制建设走在治理前

一是构建解纷大框架。以“创建无纠纷村”为目标,以“多元化解、源头治理”为主要内容,不断总结纠纷多元化解经验,由辖区王宅镇、白姆乡、俞源乡共同成立王宅区域联盟,出台《王宅区域联盟矛盾纠纷化解机制》,将诉源治理工作纳入平安综治体系,层层考核。

二是建立四级调处架构。将各级党支部书记作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,将辖区两乡一镇分成网格、村社、工作片、辖区矛调中心四个层级,上下联动,引导辖区党委加强村级组织建设,突出村社、工作片党支部书记这一重点,将纠纷化解工作落实到支部,实现纠纷四级分层过滤、递进化解。

三是搭建共商共建机制。按照“双方都是同村的必须化解、双方都是同镇的尽量化解、一方在辖区外的想办法化解”的工作思路深耕源头治理,搭建“四个平台、三个片区、两所一庭、人民团体”多元力量共商共建的总体框架,提升解纷队伍社会化水平,为纠纷化解注入多方力量。

二、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

一是法官力量下沉。全院36名法官参与驻镇联村,通过“走村到社”“走进农户”“巡回讲堂”“巡回审判”,做好法律宣传、指导化解和完善村规民约等法律服务,帮助辖区治调人员提升法律素养和解纷水平,2018年以来,通过走访化解纠纷36起,举办巡回讲堂22期,培训治调人员1100余人次,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。

二是扩充调处队伍。在辖区40个村内分别组建村级信访纠纷评判委员会,由村内老党员、离任村干部、法律工作者、乡贤担任委员,保证问题的全面研判;将两所一庭、两代表一委员、共青团、妇联、乡贤会会员等85人纳入矛调中心人才库,参与研判纠纷47起。

三是融入基层自治。各方社会综治力量联合辖区党委开展“春风”系列专项整治和村干部“七零七要”立规创优行动,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排查治理,消除矛盾隐患,规范村级自治。2018年以来,共化解涉村集体债务纠纷案件172件810万元。

三、调解工作走在诉讼前

一是发挥中心引流作用。积极参与王宅联盟综治服务中心建设,将法庭引导诉前调解的案件,在综治中心统一登记,根据属地原则分流到被告所在地各级调解组织,按照村、镇、联盟逐级先行调解,调解不成或不宜调解的,将案件退回法庭办理诉讼立案,截至目前通过中心分流案件563件。

二是优化纠纷化解流程。网格层面由联系党员和网格员听民声、解民情主动帮助解纷;村社层面组建评判委员会,通过票决机制化解村内遗留信访问题和网格员无法化解的纠纷;矛盾未解决,则由驻村第一书记每周汇总后上报工作片集中研判,由工作片组织力量妥善化解;仍旧无法化解的疑难纠纷、信访难题,则由工作片上报至辖区矛调中心,由辖区矛调中心组织力量下沉指导。

三是形成数字“智”调模式。网格员通过“掌上基层”APP上报矛盾纠纷情况,矛调中心及时研判纠纷并交办处理。2021年1-10月上报事件14856件,群众对交办情况的满意率达92%。区域联盟矛调中心以省人民调解大数据平台的统计数据为依据,定期研判辖区历史纠纷,研究制定类案调处预案,提升调解效率。


返回页顶】【关闭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